|
||||
|
||||
“我们村也有邻里食堂了,走,尝尝味道去!”10月25日,瓯海区仙岩街道穗丰村邻里食堂正式对外营业,村里老人闻讯纷至沓来,打趣着说:“这第一口热饭热菜可不能错过”。 记者在现场看到,穗丰村邻里食堂用餐环境宽敞明亮、装修格调舒适宜人、餐桌椅子摆放齐整、餐具拿取方便有序、地面干净无尘……刚到饭点,就有不少老人已经拿着餐盘在排队点菜、刷卡、就餐。点菜区几十道家常菜一字排开,胡萝卜炒牛肉丝、板栗鸡、蒜香脆皮鸡、凉拌木耳、冬瓜排骨汤……各种凉菜、热菜、热汤、冷饮等可供自由选择,让老人吃饱、吃好、吃得健康。“食堂清洁干净,饭菜也符合口味,我们非常喜欢,老人来这里吃开心兮开心。”穗丰村村民蔡振玉说道。 邻里食堂的开放,不仅解决了村(社区)留守老人、空巢老人就餐难、做饭难的现实问题,也满足了老年群体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切实增强老年人幸福感、获得感,受到辖区老人的一致好评。而像这样的助餐服务在瓯海已覆盖133个村社,邻里食堂早已“飘香万户”。按照“政府主导、公民结合、社会参与、全民共享”原则,今年以来,瓯海区根据“分步建设、梯次推进、全面覆盖”建设路径,在全区全面铺开邻里食堂建设。 “现在全区有老年食堂73家,日均用餐量达到2000多人次,主要运营模式有村社自营,还有第三方社会化运营,比如穗丰村邻里食堂。”瓯海区民政局党组成员、区移民服务中心主任周桂林表示,打造邻里食堂是一项重要的民生、民心工程,大力推进邻里食堂建设就是要让老人们吃上热腾腾的优质饭菜。 前期,穗丰村村两委通过走访调研、沟通衔接、洽谈合作细节等,与温州市粮粮驾到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关系,充分发挥企业优势,由粮粮驾到中餐店为老人提供餐饮服务,实现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百姓受益的邻里食堂新模式。依据合同约定,办理穗丰村邻里食堂专属长寿卡的老人可在粮粮驾到中餐店,按年龄段享受不同程度的优惠套餐,不断满足老年人的就餐需求,例如70周岁以上老人每餐仅需7元。开业期间,老人在中餐店充值卡片还能享受诸多优惠。 丽岙街道河头村邻里食堂是村社“自建自营”模式的实践者之一。2022年开始,通过老人自筹、村民集资等方式,投入资金330余万元,历时7个月时间,在村里原先的闲置地上建起邻里食堂——一座3层楼高的小洋楼。邻里食堂每日准备35道色香味俱全的菜肴供群众自主选择,采取阶梯式折扣、分段式优惠等设立不同价格,其中60周岁至80周岁老人每餐5元,90周岁以上老人免费用餐,并对出行不便和高龄长者提供送餐上门,开通养老助餐服务。据悉,邻里食堂运营资金除来自村民自愿捐资外,还通过对外开放的方式维持日常开支。“河头村是侨乡,年轻一代都在国外,只剩下老人在家。过去子女在国外也会担心老人的吃饭问题,现在有了邻里食堂大家都放心多了。”河头村党支部书记张炳顺说。 提到家门口的邻里食堂,老人们口中说得最多的一个词是方便。河头村97岁高龄的张乃清是邻里食堂的常客,每天中午11点,他就从家里步行出发前往食堂就餐。“以前在家里都是自己煮,买菜都要自己去买还要烧起来,多辛苦,现在一到这里就有吃。”张乃清乐呵呵地表示。河头村村民江金翠则直言, “家里两个老人带个小孙女,烧菜太麻烦了, 和大家一起吃方便多了。”在穗丰村,村民董玉兰连连说着“好兮好”,她表示子女不在身边,在食堂打点饭菜省时又省力。 吃得满意更要吃得放心,“幸福”能上桌,离不开食品安全监管。据瓯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瓯海区对邻里食堂食品安全进行常态化监管,着力加强邻里食堂信息化管理和日常监管工作,并进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量化等级评定。食堂引入“e养食堂”应用,餐饮烹制加工环节通过视频展示等方式,主动接受公众监督,实现后厨“全阳光”。为保证丰富多样的膳食种类供应,还定期组织从业人员集中培训,根据助餐服务对象身体特点和时令季节变化,定期更换营养食谱。 邻里食堂“办得好”,还要延伸“助餐+养老”服务触角。在南白象街道南垟社区邻里食堂,除了厨房和就餐区,还设置有休闲区,摆设着老人运动康复器材、躺椅、象棋桌等,大大丰富了老人就餐后的娱乐休闲生活。瓯海区在建设吃饭“饭堂”的基础上,拓展建设聊天的“客堂”、学习的“学堂”、议事的“厅堂”,开设反诈骗、智能手机使用、义诊等各类活动。如今,瓯海区邻里食堂融合“学堂”比例已超60%,为老年人提供了多样化养老场景,不仅吃出“幸福味道”,更是串联起“夕阳红”幸福生活图景。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