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礼迎园博 > 全国文明城市建设
微改精提赋能破“堵”局,新桥街道开启畅行模式!
时间:2025-07-09 来源: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心 字体:[ ] 分享到:
0

今年以来,新桥街道坚持“民生导向、协同共治”理念,聚焦群众关切的校园周边交通拥堵难题,以瓯海外国语学校为试点,联合区教育局、交警等部门,创新推出“地下智慧接送系统”,同步推进会昌小学周边交通优化工程,通过“科技赋能+机制优化+微循环改造”组合拳,实现辖区校园治堵成效显著提升,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桥经验”。

微信图片_2025-07-09_090646_736.png

一、破题攻坚,让“堵心路”变身“民心工程”

近年来,瓯海外国语学校、会昌小学等校园周边早晚高峰拥堵问题日益突出,家长“停车难”、学生“通行险”、路面“秩序乱”成为民生痛点。新桥街道坚持问题导向,成立专项工作组,通过“三步走”破局:

一是精准调研,联合交警、校方开展实地踏勘,测算车流峰值、摸排堵点成因,明确“人车分流、错峰接送、空间挖潜”治理路径。

二是科学规划,在瓯海外国语学校校区西门、北门区域,分别增设机非隔离,施划人车分流导向标识线,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有序隔离,并改造地下车库,新增智能道闸、人脸识别系统等设施;同步协调推进会昌小学北侧道路贯通,打通连接西山西路的“毛细血管”。

微信图片_2025-07-09_090653_399.png

三是共治共享,发动家长志愿者、教师、保安等组建“护学联盟”,通过“家校钉钉群”实时调度接送需求,形成“交警指挥+学校协同+家长配合”的闭环管理。

二、智慧赋能,打造“地下接送”示范样本

微信图片_2025-07-09_090659_580.png

以瓯海外国语学校为试点,创新推行三大举措。一是空间重构,将传统路面接送转移至地下车库,划分家长等候区、学生接送区等功能区块,设置300余个停车位,实现“机动车入库、非机动车分区、行人专道”的立体化分流。二是科技增效,创新推出智慧系统接送模式,通过智能化调度和动线优化,实现人车分流,减少学生在接送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依托人脸识别系统,学生刷脸进出校门,家长通过钉钉实时接收、接送通知。三是错峰调控,实行年级分时段放学,教师分队引导,家长按预约时段“即停即走”。

微信图片_2025-07-09_090704_581.png

三、全域提升,构建“微循环”治堵网络

微信图片_2025-07-09_090726_783.png

新桥街道创新实施会昌小学周边交通综合治理工程,通过“疏堵结合”的方式显著改善校园周边交通环境。一是道路网络优化,通过协调新桥村开放东侧停车场免费临停等措施,打通北侧道路连接西山西路,形成“主路贯通+支路循环”的微循环体系。二是区域民生提质,结合未来社区建设,优化校园周边慢行系统,打造“安全、畅通、暖心”的上下学之路。目前该路段已全面投用,接送车辆可经西山西路快速分流,高峰期通行效率提升40%以上,进一步拓展了校园治堵实践成果。

微信图片_2025-07-09_090800_722.png

治堵更治心,护航成长路。新桥街道将持续深化“警校家”联动机制,以微改促精提,精细化治理破解城市“小堵点”,托起民生“大幸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