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在温州这片民营经济的热土上,钟铮锁业的故事已经书写了40余载。从5000平方米的小厂房到36000平方米的现代化生产基地,从传统制造到“中国工业锁具十大品牌”,这家企业的成长轨迹中,镌刻着两代企业家接力奋斗的印记。而作为新生代掌舵者的陈铮,正以独特的军人作风和深厚的家国情怀,续写着新时代的瓯商传奇。 家风传承:商业伦理的精神底色 1989年出生的陈铮,成长过程始终沐浴在父亲的精神光辉下。在他眼中,父亲不仅是企业家,更是一位人生导师。“父亲对待员工、客户甚至陌生人的方式,让我深刻理解了什么叫做‘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种处世哲学,成为陈铮商业伦理的根基。 2017年的产品召回事件,成为检验这份价值观的试金石。当时一批锁具出现轻微瑕疵,虽然不影响使用,但陈铮坚持全部召回,企业因此损失十余万元。“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更是对客户的承诺。”这个决定背后,是父亲“做生意先做人”的谆谆教诲。疫情期间,即使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他仍然坚持不拖欠供应商一分货款。“宁可自己难,也不能辜负信任”成为他的经营信条。 在钟铮锁业工作20余年的老员工记忆里,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老陈总和小陈总一脉相承,都把诚信看得比利润重要。”从创业初期就跟随的老员工郭玉明说,“我们孩子上学遇到困难,只要提出来,公司都会想办法解决。”这种将心比心的管理方式,让企业保持着极低的员工流失率。 军魂铸企:纪律与创新的双重奏 5年的军旅生涯,在陈铮身上烙下了深深的印记。2013年退役接班时,他没有选择“空降”,而是从车间普工做起,深入了解每一个生产环节。这种踏实作风,让他在员工中赢得了尊重。 “部队教会我,纪律是效率的保障。”陈铮将军队的管理理念融入企业,统一工装、细化流程、制定标准化制度。2024年,面对中山客户32万元的高难度订单,在严苛的交期和质量要求下,他带领团队日夜攻坚,最终实现“零延误、零瑕疵”交付,用行动诠释了“军令如山”的履约精神。 但陈铮深知,守纪律不等于守旧。他主导推动“机器换人”战略,投入数千万元进行智能化改造。半自动检测设备的引入,恒温恒湿车间的建设,38项专利技术(含6项发明专利)的突破,让这家传统制造企业焕发新生。2017年成立的浙江钟铮科技有限公司,更成为“温州市科技型企业”,实现了从“制造”到“智造”的跨越。 善行天下:从商业价值到社会价值 “创造价值,回馈社会”不仅是钟铮锁业的使命,更是陈铮对家风的躬身实践。2016年,一位员工的妹妹被确诊尿毒症,高额的治疗费用让这个普通家庭陷入困境。陈铮得知后立即发起全员募捐,并带头捐助大额手术费用。在他的感召下,平日节俭的员工们纷纷解囊相助。“公司就是大家的第二个家”不再是一句空话。 这样的善举在陈铮的经营生涯中已成常态。2016年,他个人出资200万元成立“陈铮公益基金”,专项救助白血病学生;2020年疫情暴发时,他多方筹措,从海外采购10万只口罩捐赠给瓯海卫健局;2021年,他又牵头成立瓯海区关爱退役军人协会,一年内慰问退伍军人200余人。截至目前,钟铮锁业累计公益投入已超过800万元。 “是党和社会让企业发展,回馈是义务。”陈铮常说。在泽雅、永嘉等贫困地区,他长期资助多名学生完成学业。其中一位师范专业的学生在感谢信中写道:“您让我相信,善意会接力传递。将来我走上讲台,一定会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 薪火相传:新时代的企业家精神 从父亲手中接过的不仅是一家企业,更是一份责任与担当。陈铮将这种传承概括为“三心”:对产品的匠心、对员工的爱心、对社会的责任心。每周的例会上,他要求各部门必须汇报“好人好事”;新员工入职培训,企业文化课由他亲自讲授;即使是繁忙的生产旺季,他仍坚持走访困难员工家庭。 瓯海区关爱退役军人协会办公室主任胡文锐这样评价:“陈会长在我们会员的眼中是一个老班长,他以这种情谊来凝聚人心,然后又是一个实干家,也是一个领导者。在未来,协会在他的带领下,一定可以为退役军人群体创造更多的机会还有关爱。” 站在新起点上,陈铮对企业未来有着清晰规划,在他看来,企业的价值不仅在于创造了多少利润,更在于培育了多少人才、帮助了多少需要帮助的人、为社会注入了多少正能量。 40余年风雨兼程,两代人接力奋斗。陈铮用行动证明,新时代企业家精神既需要“敢为人先”的创新锐气,更需要“知善致善”的价值坚守。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潮中,这位新生代企业家正以家风为魂、以创新为翼,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商业文明新篇章。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