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未成年人 > 未成年人
瓯海小学生创客发明“虫脸识别” 学校将人工智能课程搬进农场
时间:2022-09-09 来源: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中心 字体:[ ] 分享到:
0

9月8日,瓯海区实验小学集团学校五(4)班的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信息技术课。课堂上,同学们亲身体验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的“虫脸识别”小程序。

  “虫脸识别”小程序是学校人工智能暑期实践活动的成果之一,使用者只需把摄像头对准昆虫进行拍照识别,便可以得知这只小虫子是否属于常见的数十种害虫种类之一。
  当天下午,记者来到瓯海区实验小学集团学校,学生们在机房里尝试利用摄像头对现有的虫类和水果模型进行识别,在图像识别的实践中感受认识新鲜事物的乐趣。课后,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巴学园”农场,用平板对实物进行现场识别,认识农场里的动植物们。

该校六年级学生张展硕是“虫脸识别”小程序的创作者之一,学习了人工智能知识后,他产生了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农场的想法。“在对农场的维护中,我发现了防虫问题,刚好学习了人工智能的相关知识,就想试试看用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张展硕介绍道。
    据悉,除“虫脸识别”外,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先后设计出了“果蔬分拣”“无人机物流”等一系列作品来应对农场维护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学校也基于“巴学园”农场建立了“AI巴学园”人工智能特色项目,围绕从种植采摘到分拣入库的农场运营全流程搭建了一整套人工智能课程体系。
  

  “我们瓯海实验小学是作为温州市人工智能九所标杆校之一。在学生的学习前期,我们让他们循序渐进地接触人工智能相关的知识,在五六年级的时候,我们才会让学生真正动手设计作品。”瓯海区实验小学集团学校副校长陈建云介绍道,学校通过“巴学园”农场这一载体,在农场的劳动实践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快速认识人工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工智能课程不仅在瓯海实验小学得以高度重视。近年来,瓯海区提出要以人工智能课程建设为核心,编织AI场景视图构建区域人工智能教育“4A”图,计划到2025年实现人工智能教育试点学校全覆盖,人工智能示范校10所。据了解,目前瓯海区拥有创客教育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培育学校1所,市人工智能标杆培育校2所,市人工智能学校试点学校36所,覆盖率达到44.9%。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