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日前,在浙江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公布的“2020年全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优秀县(市、区)”中,瓯海区以连续两年全市第一名的成绩再度获评。与此同时,瓯海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也再度获评“2020年度浙江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成绩突出集体”。“省优县(市、区)”和“省优集体”的背后,正是瓯海近两年来持续发力,让垃圾分类从市民推崇的“新时尚”,变成城市生活的“新日常”。
垃圾分类要形成“一盘棋” 垃圾分类只有形成合力,才能一贯到底。去年以来,瓯海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紧盯省、市垃圾分类年度目标,采取上下联动、左右协作的推进格局,有效集合各部门力量推进全区垃圾分类工作渐入高潮。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一盘棋”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中,瓯海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完善考核机制、规范奖惩激励,分类分级对全区公共机构、镇街和住宅小区开展月度监督考评,实行“绿、蓝、灰、红”四色亮晒。瓯海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还将垃圾分类深入到社区、居民楼,通过“业主微信群”曝光、“红黑榜”、“积分兑换”等好做法,对家庭单元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激发群众垃圾分类的主动性、积极性。 垃圾分类要抓准“精细活” 在生活垃圾精准分类示范行动中,瓯海区全力推行撤桶并点+劝导员机制,实行两定四分模式,明确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位按照“四有六标配”要求进行建设。如今,瓯海区所有小区均已实现高楼撤桶,260座“瓯e站”垃圾屋建成投入使用,瓯海生活垃圾分类在“精细”上做文章。 垃圾分类的“精细”,得益于瓯海建立起完善的收运网络,全面推行生活垃圾“清洁直运+分类中转”模式破解混运难题。全区所有住宅小区不仅实现分类收运全覆盖,还按照“四类垃圾、四种车辆、四条路线”的要求,科学规划构建收运网络,推进转运站升级改造,配足、配齐垃圾分类运输车辆,确保生活垃圾“日产日清”。 瓯海区还率全市之先开通易腐垃圾、其他垃圾“双直运”,打造完成13条直运线路,直运率达80%以上,覆盖梧田、南白象等13个街道共190个小区,日运输易腐垃圾约75吨,其他垃圾约105吨。瓯海还设置了104个回收网点,开通大件生活垃圾预约上门回收服务,实现垃圾源头减量。
瓯海在牛山公园设立垃圾分类知识主题场馆 垃圾分类还需要“广宣传” 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垃圾分类却应该是人人参与,广而告之。去年,瓯海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以精准化宣传为重点,继续巩固扩大垃圾分类宣传效果,持续开展全覆盖、分层次、多样化的宣传活动。 为了让垃圾分类能被市民喜闻乐见,瓯海区综合行政执法局“量身定制”了各种垃圾分类宣传标语、海报、宣传手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内容,吸引更多市民参与其中,成为垃圾分类的践行者。据统计,去年瓯海区共定制垃圾分类宣传折页50万余份,还通过镇街社区党员干部、志愿者、业委会“扫楼式”入户宣传,面对面进行分发并宣传指导。 除此之外,瓯海区还成立了全市首个“垃圾分类学院”,招募志愿者成立“垃圾分类宣讲团”,依托高校教育资源,培育优秀讲师,实施垃圾分类知识专项轮训计划。先后发动志愿者讲师200人次,举办宣讲活动500余场,参与人数5万余人次,群众知晓率达90%以上。瓯海牛山公园还设立了垃圾分类知识主题场馆,预约讲解员为市民免费提供垃圾分类知识讲解服务及垃圾分类小课堂体验活动,已累计接待群众50余批次,服务3000余人次,宣教效果显著。 宣传活动做起来、学校教育抓起来、法律法规执行起来,如今瓯海市民在垃圾分类中已经变“我应该”为“我愿意”,变“新时尚”为“新日常”。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