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民道德 > 文明评论
铸文化之“魂”提振乡村“精气神”
时间:2018-11-15 来源:文明办 字体:[ ] 分享到:
0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而这个“魂”铸文化之“魂”提振乡村“精气神”,就是乡村文化。振兴乡村文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应有之意,意义深远。只有铸牢乡村文化这个“魂”,才能提振中国乡村的“精气神”。

  温州是一座拥有近1700年建城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振兴乡村文化大有可为。铸温州乡村文化之“魂”,就要有海纳百川、求同存异的胸怀,也要有独树一帜、特色鲜明的能耐,更要有扎根基层的土壤。唯有如此,才能让温州在乡村振兴中亮出瓯越文化这张金名片,让文化浸润乡土,氤氲芬芳,滋养心灵,让村民真正过上生活富裕、精神富有的好日子。

  求同存异亮特色,才能百花齐放春满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各地文化不尽相同。振兴乡村文化不能搞“一刀切”“齐步走”,否则就会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丧失辨识度和差异性。温州是中国山水诗的发祥地,是中国南戏之乡、“百工之乡”,历史上中原文化、重商文化、山地文化、海洋文化等多种文化在此交融,造就了极具地域特色的瓯越文化。只有立足温州实际,深入挖掘文化特色,才能让温州文化既独树一帜,大放异彩,又能使其与其他地域文化兼容并包,求同存异,谱写百花齐放春满园的生动局面。

  扎根基层接地气,才能生机勃勃万象新。振兴乡村文化首先要搞清楚农村人究竟需要哪种精神文化。交响乐、芭蕾舞等艺术形式虽然高雅脱俗,但对于当前普遍文化水平不高、艺术鉴赏能力有限的村民来说,无疑是阳春白雪,曲高和寡,难以在农村普及开来。而地方戏曲、鼓词、评书、快板等艺术表现形式就很接地气,深受村民欢迎和喜爱,自然就能在基层生根发芽,枝繁叶茂。泽雅周岙正月十三闹花灯这一古老的传统民俗活动,代代相传,绵延至今已有600余年历史,经久不衰而且影响逐渐扩大,已成为浙南地区保存最好、最热闹、最有韵味的元宵灯会活动,原因就在于其扎根基层,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才让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乡村振兴是一场艰苦而漫长的跋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地方本土文化,从搭建多元平台、丰富表现形式、创新供给模式等多方面入手,让乡村文化走进群众,贴近心灵,从而发挥以文化人、润物无声的功能,将能为这艰辛的跋涉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和道德滋养,给人以力量和温暖。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