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民道德 > 文明评论
从人本需要回应民生才是正道
时间:2017-01-10 字体:[ ] 分享到:
0

民生是一个很中国化,很本土化的概念。在《辞海》中,“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语境中渗透着一种大众情怀。其实,从人本需要的角度来理解民生,民生就是人本需要,解决民生问题就是满足我们人本的需要。

  一百多年前,孙中山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他说“民生”两个字是中国向来用惯了的一个名词,我们常说国计民生,不过我们所用的词,怕多是信口而出,未见得含有多少意义。诚然,在将以人为本作为执政理念的当下,可谓处处谋发展处处话民生,民生的概念我们经常在用,但具体说来却并不很清楚。

  记得国内某大学教授曾在一次论坛中,就“温州十大民生工程”的提法发表了不同看法,认为把民生工程化、项目化,是一种泛民生化的表现,而这种泛民生可能就是伪民生。在笔者看来,评判民生的真伪,不能视其规模大小,也不能拘囿何种形式,只要能从当地百姓的人本需要出发,将承载着百姓呼声与期待的实事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就是回应民生的正道。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民有所需,政有所为。温州人都知道,市政府每年都会按惯例,向社会公开征集次年为民办实事项目,集中财力精力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热点问题。为了使民生实事工作真正“问需于民”,市政府不仅通过网络、电话、信函等多种方式广泛发动群众参与,还将征集到的市民建议进行梳理后,一方面在门户网站以及各大媒体公示,另一方面由统计部门开展入户调查。民生实事由百姓“点菜”,办理成效由百姓点评,这正是从人本需要回应民生的具体践行。

  GDP不是发展的目的,民生福祉不断改善才是我们的真正目标。因此,只有“人本GDP”才更能体现各级政府执政为民的努力。“数”说民生,“十二五”期间,温州在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办成了不少民生实事,交出了百姓满意的成绩单。其中,改造义务教育薄弱学校57所,创建标准化学校182所,各县(市、区)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评估。同时,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积极推进分级诊疗试点,市县两级门诊药费和住院药费实现了“双下降”。并创新推出了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文化设施,建成农村文化礼堂208家,通过举办温州艺术节、中华龙舟大赛等文化赛事丰富了市民的精神生活。

  此外,自2013年温州试点“智慧城市”伊始,就提出结合温州本地实际,将“人本”理念作为基础性元素,拒绝盲目跟风和简单复制。例如集看病、消费、借阅图书、借用公共自行车等功能于一身的市民卡,就是“智慧温州”的一个缩影。目前,一卡多用、一卡通用的市民卡让温州市民“一卡在手,出门不愁”。而为了着力缓解行车难、停车难这两个市民最为关注的出行问题,今年温州还制定实施了停车场三年行动计划,将在市区建成停车泊位3万个,完成30个旧小区停车设施改造,届时将为市民出行带来更多便捷。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说过,“知政失者在草野”。意思是说路线政策对不对,发展方向偏不偏,执政能力行不行,老百姓最有发言权。这也就意味着,只有时刻想着百姓的人本需要,从人本需要回应呼声最响亮的民生,才能为民用心想事,用力干事。

 

瓯海区 简宁静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